2021年12月29日上午,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某派出所,李先生對自己輕信“征信修復”的謊言后悔不已。原來,李先生因個人疏忽,未及時按合同約定償還兩家銀行的貸款,導致個人信用報告出現多筆逾期記錄。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委托了一個所謂的“征信修復”專業人士,通過偽造山東省兩家縣級醫院的病歷和住院證明,以車禍昏迷住院為由,向銀行提出征信異議。銀行審核時,發現住院病歷信息存在多處可疑情況,于是向兩家醫院發函問詢,得到回復后,銀行立即向派出所報警。
征信報告是個人的“經濟身份證”,“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征信報告出現逾期等“污點”可能將影響個人買房、買車等貸款行為。近年來,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部分人想擺脫不良記錄的心理,以“征信修復”“征信洗白”“不良信用記錄鏟單”等名義招攬生意,宣稱可刪除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
而隨著《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行,明文規定“征信機構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應當遵循客觀性原則,不得篡改原始信息”。這就為所謂的“征信洗白”徹底堵上了大門。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征信系統不存在“修復”的概念,網絡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性、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
“洗白”征信花了冤枉錢還受牽連
無獨有偶,像文前李先生一樣,天門的張先生也因急于“洗白”自己不良的征信記錄而吃了大虧。記者從人民銀行天門支行征信管理部門辦公室了解到,張先生同樣因為個人疏忽產生了貸款逾期。他曾找銀行咨詢、溝通,想刪除信用報告上的逾期記錄,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你的貸款逾期是客觀存在的,逾期記錄不存在錯誤或遺漏,不能修改或刪除。不過,按規定在逾期金額償還之日起滿5年就會自動刪除”。但是張先生心有不甘,在網上找到外省一家“征信修復”機構,并將一萬元定金和以自己實名辦理的一張手機電話卡交給該機構,還約定事成后再付兩萬元。隨后,該機構以張先生的名義發起信訪投訴。
人民銀行天門支行接到“投訴信”后,請張先生到現場核實相關情況,這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人行天門支行征信工作人員告訴張先生,這樣做不僅花冤枉錢,還會泄露個人隱私信息。此外,這家機構若利用張先生的手機卡從事電信詐騙、洗錢、冒名網貸等犯罪活動,張先生還可能會受刑事責任的牽連。在知曉“征信修復”騙局后,張先生主動撤銷了投訴。
尋求征信“洗白”可能違法
事實上,在“征信修復”方面上當的已不是個例。記者通過搜索引擎發現,網上打著“征信修復”“征信洗白”名義招攬生意的機構并不少見。一家機構在網頁上宣稱業務范圍包括“網貸逾期”“信用卡逾期”“商業貸逾期”等征信修復,甚至還有“征信修復實操方法技術”的培訓課程售賣。該網站“客服”對記者表示,消除一筆逾期記錄價格為799元。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一些不法分子和機構通過教唆、指使信息主體或直接代理信息主體辦理投訴、舉報等事項,從中漁利。在所謂的“征信修復”過程中,他們有的收取高額費用后失聯,有的代理或教唆信息主體搞惡意投訴、糾纏申訴,有的以偽造公章、公文、證明文件等犯罪手段向金融機構施壓,有的甚至伺機非法收集信息主體銀行卡、手機卡以及個人敏感信息為其犯罪活動提供“替身”和便利,給信息主體個人隱私、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嚴重侵擾了征信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
對于信息主體來說,尋求“征信修復”也涉嫌違法。湖北大諾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進伍表示,像文前李先生那樣偽造住院證明,雖然尚未構成犯罪,但已違反了治安管理條例,屬于民事欺詐行為,派出所有權對其進行警告和訓誡;此前還有信息主體偽造警官證,謊稱自己“參與保密行動,無法還款”的案例,這則涉及偽造公章、公文等行為,可能觸犯刑法。
征信系統不存在“修復”概念
那征信到底能不能“修復”?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征信系統不存在“征信修復”的概念。網絡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實質是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體對征信政策法規不了解,故意混淆征信異議的概念來誤導信息主體,使其認為可以對正確記載的征信信息進行更改或刪除,以達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span lang="EN-US">
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征信報告中的原始數據確實有誤可以申請異議,而申請異議完全不需要通過中介,只需要個人直接向金融機構或者當地人民銀行提交異議申請就可以。征信異議實質是“糾錯”,即對于錯誤或遺漏的數據進行更正或補充。而不是發生“失信行為”之后的信用重塑。實際上,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無權隨意修改、刪除信用報告上正確的征信信息。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性、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
在《征信業管理條例》中,對“異議申請”有如下表述:“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薄靶畔⒅黧w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投訴?!眹鴦赵赫餍艠I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征信機構或信息提供者受理投訴或異議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征信不良信息有法定保存期限
對于個人而言,如何維護良好的信用記錄?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建議,信息主體應量入為出、合理負債,同時要誠實守信、按時還款。此外,還應及時更新在金融機構預留的聯系方式,避免遺漏還款提醒等重要信息。
那么已經出現不良信息怎么辦?按照新實施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個人信息主體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本人的信用報告。大家都應養成及時查閱并積極維護良好信用的習慣,如果信用報告上已經存在不良信息記錄,個人信息主體首先需要核實該不良信息記錄是否客觀真實。若該不良信息為客觀事實,機構并無上報錯誤,任何機構與個人均無權修改。不過,為給予信息主體重建良好信用記錄的機會,《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時間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征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币虼?,在出現不良信息后,信息主體應及時還款,終止不良行為,并在后續的信貸業務活動中注意按時還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也就是說,相關不良信息超過5年,就會被刪除。若有特殊情況造成不良信息的,也可申請對不良信息作出聲明,在保存期內,征信機構會予以記載。此外,廣大群眾也應理性認識信用報告上的不良信息,不要過度解讀不良信息的負面作用。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進行貸款審批時,會根據貸款申請人的信用狀況、資產狀況以及機構自身的風險控制措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信用記錄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但絕不是唯一標準,通常情況下,一兩次的逾期并不影響相關業務辦理。
“洗白成功”案例是怎么回事?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也有網友分享“成功洗白”的案例。有人稱自己花高價請人“修復征信”,逾期記錄真沒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征信系統不存在‘征信修復’的概念,網絡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進行修復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實質是故意混淆了其與征信異議的區別,讓信息主體誤以為可以隨意更改或刪除征信信息?!毖胄姓餍挪块T有關人士表示。
征信異議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改正錯誤”的糾錯機制,有別于“失信后”為重塑信用而進行的修復。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實報送信用信息的義務,無權隨便更改、刪除征信報告上展示無誤的不良信息。但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除了本人親自申請異議,還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請異議。
據了解,這種錯誤、遺漏的情況,一般是因為銀行失誤、不法分子盜用身份等特殊情況形成,本人可以依法提出異議,根本就不需要花大價錢請人辦理。有些消費者不知道異議處理的程序,被人忽悠花了冤枉錢,需要提交的基本資料其實也都是他們自己提供的。
更多時候,從事“非法征信修復”的人是靠弄虛作假、賣慘求情的套路來與銀行交涉。他們教唆個人用“非惡意逾期”等理由無理投訴,甚至不惜偽造虛假材料。
為了讓這些子虛烏有的理由顯得更真實,“征信修復”機構甚至會替客戶偽造證明材料。除了造假,不法分子還有一招,就是威脅銀行要向監管部門投訴。
銀行聲音:
(一般由于不可抗力導致的征信問題或是能證明是銀行的失誤,可以向銀行提出異議申請,否則投訴銀行的意義不大。銀行絕不會隨意刪改征信系統上的數據。在“征信修復”的過程中,消費者需要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使用,可能會帶來更大損失。)
專家意見:
(所謂的征信修復機構,實際上是通過非法惡意投訴等手段來逼迫金融機構做出讓步,若這種方式得逞的話,會導致信用記錄失真,影響整個征信體系的客觀性、獨立性和真實性。專家提醒消費者,堅決不要相信這些征信修復機構,如果對信用記錄有異議,可以通過合法合規的途徑提出。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合理借貸,量入為出的習慣,不要過度借貸、盲目借貸,個人征信是“第二張身份證”,要珍惜和維護個人信用記錄。)